国酒茅台不仅是一种酒,更是一种文化、一种身份的象征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茅台为何能成为国酒,其背后的历史、工艺、品质以及文化因素。

茅台的历史与文化积淀
茅台的历史悠久,据史书记载,早在公元前135年,汉武帝就曾品尝过茅台镇所产的酒,并留下了“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”的传说。茅台镇地处贵州仁怀市,古时濮僚部落居住地,因马桑树满山遍野,得名马桑湾。后来,濮人发现一股泉水,砌井方便行人饮水,深得人心,后用四方井代替了马桑湾。后来濮人后代祭祀祖先的土台上长满茅草,他们在茅草台上祭祀祖先以示对祖先开荒破草表示崇敬,惯称茅台,元朝之后才正式定名茅台村。
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,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。它与苏格兰威士忌、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,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。茅台酒源远流长,据史载,早在公元前135年,古属地茅台镇就酿出了使汉武帝“甘美之”的枸酱酒,盛名于世。
茅台的酿造工艺与品质
茅台酒的酿造工艺独特,以优质高粱为料,优质小麦制曲,每年重阳之际投料,巧妙地利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,优良的水质,适宜的土壤,采用了一系列与一般白酒截然不同的高温制曲、高温堆积,高温酒,轻水分入池等工艺条件,经过二次投料、九次蒸馏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、分型入库、长期陈酿、精心匀兑而成。茅台酒具有“酱香突出、幽雅细腻、酒体醇厚、回味悠长、空杯留香持久”的独特风格。
茅台酒液纯净透明、醇馥幽郁的特点,是由酱香、窖底香、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,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。茅台酒香气成分众多,有人赞誉“风味隔壁三家醉,雨后开瓶十里芳”。茅台酒香而不艳,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,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。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°—54°之间,曾长期是全国名白酒中度数最低的。具有喉咙不痛、也不上头、能消除疲劳、安定精神等特点。
茅台成为国酒的原因
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“国酒”,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、独特的酿造工艺、上乘的内在质量、深厚的酿造文化,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、外交、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、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。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、培育的结果。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,因而当之无愧。
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,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召开会议,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,并在北京饭店用茅台酒招待嘉宾,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,均指定用茅台酒。茅台便习惯性称之为国酒。在日内瓦和谈、中美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,茅台酒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。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国礼,赠送给外国领导人。
茅台与其它名酒的关系
茅台酒虽然被誉为国酒,但在中国白酒界,还有许多其它名酒,如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,它们各具特色,代表了白酒中的不同风格。可以说,茅台是帝王气,五粮液是诸侯气,两者还是有高下之分的。
茅台酒与国宝酒的关系:茅台酒厂只产3类酒:53度飞天、茅台迎宾酒、茅台王子酒。其他都不正。国宝酒厂为全国出口量最大的酒厂,他也没必要去冒充茅台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国宝酒厂的前身奥梁酒坊始创于1818年,比茅台酒厂成立的时间还要早。
茅台酒之所以能成为国酒,不仅是因为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上乘的品质,更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在中国政治、外交、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。茅台酒已成为中国白酒的代表,是中国文化的象征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